物联网工程学院谱写实践育人时代篇章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暑期,根据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学院团委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96支实践团队,围绕“革命传统教育”、“河长制宣讲调研”、“理论普及宣讲”等多个课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其中,“为爱托起田埂上的梦想”获批“为爱上色”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社会实践专项团队,并入围全国50强; “爱行千里,筑梦安康”实践团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小分队”;学院获评2018年河海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院团委始终坚持将实践育人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动员师生有力。学院团委从答辩立项、培训答疑、跟踪指导、总结宣传等多方面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学院领导、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及教学一线教师,从组队、立项、实践过程等多方面悉心指导、全程参与;学生热情高涨,全院100%本科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数达96支,为近几年之最,其中有2支成功申报省级实践团队。
第二,组织实施有力。学院团委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鼓励学生将时代主题与当地需求相结合,将社会认知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团队实践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做到实践内容有重点、有突破,实践形式有创新、有特色。开创“寒假+暑假”社会实践模式,通过组织“访母校,感师恩”、“走企业、访校友”等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感恩互助的平台,增强了同学们的荣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校地共建有力。今年学院16支校级团队中有3支团队连续赴实践基地开展活动3年及以上,今年又新建了7个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用爱托起田埂上的梦想”实践团得到了常州市红十字会大力支持;“爱行千里,筑梦安康”扶贫支教调研团第三年赴江苏省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基地”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开展活动,收到当地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第四,对外宣传有力。树立品牌意识,挖掘典型,近年来学院打造的社会实践项目备受共青团中央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广电总台、中国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我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河海学子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热情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学院团委将进一步凝练特色、创新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模范作用,为中国梦、水利梦、河海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