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常州日报》重点报道河海师生为26届世界大运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在日前圆满落幕的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0名师生,为大运会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自行车、体操、艺术体操、射箭、沙滩排球等10余个大项提供计时记分、成绩处理、数据通信、信息发布等服务。

8月14日,《常州日报》于头版刊发图片新闻,对此事予以报道。

9月1日,《常州日报》又以《河海学子:“信息大运”的出色工程师》为题,详细报道了河海师生为大运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现场故事。全文如下:

《河海学子:“信息大运”的出色工程师》

刚刚闭幕的深圳大运会,竞赛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平稳、可靠,运动员比赛成绩及各种信息发布准确、及时、快速,受到国内外各方好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赵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充分肯定了河海大学师生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届大运会竞赛信息技术系统的总体设计、应用软件开发、总集成和赛时运行服务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与河海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承担了近10万人的注册报名和41个竞赛场馆、10个非竞赛场馆的计时记分、成绩处理、信息发布、仲裁录像、电视字幕和打印分发等服务工作。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师生用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竞赛信息系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保证了竞赛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全世界。

一个按钮对应一个动作

该校许多学生参与了信息系统的研发,他们在研发和测试过程中充分考虑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和操作过程的简单化,每一个动作都设计了对应的按钮,相比以前所用的国外系统,这个系统在操作时只要用鼠标点下相关的按钮即可。如在排球比赛中,一个球往往要打很多个来回,在赛场两边做技术统计的同学都可以从容应对,发球、接发、二传、扣球……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能及时准确地记录到成绩信息统计系统中。

成绩处理工程师顾铖同学介绍:“只要是我们想到的地方,都会尽量做好。比如大屏幕延误,没有办法与其他场馆联通等状况,虽然都有应急方案,但我们的目标是不要用到应急方案。”

“呼叫聂力。”“聂力收到。”“我是刘淳,我看了刚刚打印出来的技术统计报表,你们统计的加拿大队3号队员的技术动作和技术官员记录的有出入,少了‘接发’和‘二传’,直接就是‘扣球得分’,必须马上改回来。”“可是系统显示的是正常的呀,而且改一个动作,整局比赛的技术信息可能就要重新编排,不用改了吧。”“不行,要精准!必须精准!场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能错过,必须得改到和技术官员统计的一致!”

刘淳老师担任着成绩经理的工作,成绩处理系统贯穿于整场比赛,出不得半点差错,不仅要做好现场的实施工作,还要随时向指挥部汇报赛事进行的情况。“精准!必须精准!”几乎成了刘老师这段时间的口头禅。

微型地球村

射箭场馆的成绩处理室在众多场馆中很具特点。这个房间有来自中、韩、法、德等六个国家的工作人员,来自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宋润尘是中国工作人员的代表,作为成绩处理室总指挥,他要与其他五国人员一同完成成绩处理的任务。

现场实时成绩先由意大利工作人员采集核对并将数据发送给韩国方面的数据处理人员,韩方确认数据正确后产生下一轮比赛的计分表,再将数据发送给中方接口人员和德、法、瑞士方组成的电视字幕、计分板的工作人员,成绩信息由河海大学的学生核查后,更新网站赛事信息,生成比赛所需的各类报表并连接在网站上供外界及时了解,同时将报表发送给打印分发室,打印复印后分发到场馆的各个报表需求口。

宋润尘说:“成绩处理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准确地交流赛事信息。我们都是统一用英语交流赛事信息,由于来自不同国家,母语有中文、德语、法语、韩语等,故英文的发音各有区别,准确表达和听懂各自的信息很不容易。现场翻译只有一名,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们技术人员直接相互交流。我们用自己所学,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微型地球村,我们不仅代表河海大学,更代表中国!”

大运无小事

在深圳大学元平打印分发室工作的汪益同学,主要负责赛事信息报表的打印和分发工作,在每场比赛结束后把成绩打印出来,等竞赛组官员签字确认后分发出去,再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她参与设计了一套打印分发快速实施方案,使得赛事信息的传播效率显著提高。

有一场法国队对波兰队的比赛结束后,法方教练员对技术统计报表提出异议,不愿意签字。在竞赛官员的耐心解释下,苛刻的法方教练员终于同意签字。按照惯例,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在一张表上签字确认,如果等法方教练员签完字再去找其他官员签字,其他业务口的官员早就离开了比赛场地,信息得不到签字确认就不能存到数据库中去,意味着这场比赛的竞赛信息将会丢失。此时,汪益设计的“打印分发快速实施方案”及时奏效,按照她的方案,比赛一结束,同一份报表已打印很多份,志愿者可分头找相关人员签字,不会影响到赛事信息的确认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