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党委、总支、直属支部:
“河海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自开通以来,已成为广大中层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平台和了解政策信息的窗口,对提高干部的思想建设、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更好地提供方便、高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经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商议,对在线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对在线学习的编号和密码予以重新分配。现将有关要求和安排通知如下:
一、学习内容(推荐报告,内容介绍见附件)
1、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主讲人: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2、学习落实《规划纲要》,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主讲人:教育部副部长 陈 希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和思考
主讲人:教育部副部长 郝 平
4、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
主讲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 力
5、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小康社会
主讲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周远清
6、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
主讲人: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田建国
7、重点理解把握廉政八条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
8、党内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主讲人:求是杂志社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 黄苇町
9、谈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主讲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刘春
10、头脑风暴,创新思维——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李拓
11、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主讲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杨东平
12、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讲人: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冯秋婷
1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高高校领导执行力
主讲人: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高文兵
1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讲人:中央党校马列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阮 青
15、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主任 史 朝
16、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专题(从学习参考资料栏目进入)
二、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选学相结合,各党委、总支、直属支部可利用中心组学习的时间集中观看推荐的学习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同时可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工作选择相关的内容学习。
三、具体要求
1、根据推荐的视频报告,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本单位和自身的实际,选择3—5个报告开展学习研讨。
2、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观看录像报告和阅读文章,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时间全年不低于10小时,党校将根据每位学员的学习时间予以考核,合格学员获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颁发的《学时证明》,连续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附件: 推荐报告内容及主讲人简介
河海大学党校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附件:
推荐报告内容及主讲人简介
1、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主讲人:袁贵仁
主讲人简介: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程简介:
袁贵仁部长从世情、国情、社情、教情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深刻阐述了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科学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我们要坚持发扬已经为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同时学习借鉴外国的有益做法,逐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
袁贵仁部长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是: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人才是核心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今后十年的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六个方面,构建以国民教育为主体、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身教育体系。围绕教育发展重点任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要把教育改革的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改革实效方面下功夫。
袁贵仁部长指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主要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五是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六是设计实施重大项目和加强改革试点。
袁贵仁部长强调,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五是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六是处理好加强领导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七是处理好立足国情和面向世界的关系;八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学习落实《规划纲要》 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主讲人:陈希
主讲人简介:
陈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物化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研究员,化工专家。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纪委委员。
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中,教育部副部长陈希结合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陈希副部长指出,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力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规划纲要》即将公布,其中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和思考
主讲人:郝平
主讲人简介:
郝平,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至2010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中,教育部副部长郝平首先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情况和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然后阐述了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在前期的征求意见过程中,教育部收集到各方面意见达210多万条,其中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高考改革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问题、高校行政化问题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积极建言献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真切关注和强烈期盼,对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和启动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在谈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问题时,郝平副部长指出,金融危机对世界高等教育带来很大冲击,加大教育投入和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成为西方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他分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呈现出的新发展态势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强调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重在“谋划”,要努力提升其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和教师,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4、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
主讲人:张 力
主讲人简介:
张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自1985年以来,张力一直从事宏观教育政策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张力还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兼职教授,部分省区教育科研机构的兼职研究员。
课程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跨越的发展,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并开始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新的要求。在这新起点新要求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制至关重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两轮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规划纲要》的征集意见范围集中在“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的20个主题上。《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大家热议的问题是:素质教育仍需统一认识、学前教育问题错综复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择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途径、高考招生制度与教育公平、高校分类定位和质量评价、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与教授治学、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反对学术不端和惩防教育腐败、财政教育经费占GDP4%时间表,等。在本课程中,
5、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小康社会
主讲人:周远清
主讲人简介:
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先后担任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专职委员、教委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0年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委员,曾任第三、四届副主任委员。
课程简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规划中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未来十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纲要》提出要紧紧抓住这段机遇期来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在202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做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内容。
6、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
主讲人:田建国
主讲人简介:
田建国,现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委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石油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校兼职教授,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委等。
课程简介: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工作,
7、重点理解把握廉政八条
主讲人:张希贤
主讲人简介:
张希贤,中共中央党校
课程简介:
8、党内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主讲人:黄苇町
主讲人简介:
黄苇町,党建研究专家、求是杂志社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失落的尊严——惩罚备忘录》、《苏共亡党十年祭》、《厚望》等。
课程简介:
9、谈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主讲人:刘 春
主讲人简介:
刘春,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头脑风暴,创新思维
——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主讲人:李 拓
主讲人简介:
李拓,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著名管理学家,政治学博士,中国领导学会理事,中国行政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学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以及领导力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立主持承担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到德国、加拿大、韩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挪威、意大利、希腊等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并参与过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课程简介:
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有限的人类认识向无限的自然秩序不断逼近的一个过程。创新思维要有新视角、新方案,以及主体创新能力,是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对策创新、理论创新的源泉。要打造一个创新的执行力团队,就要培养团队精神,塑造团队文化,创造一个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团队氛围。
11、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主讲人:杨东平
主讲人简介: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会理事,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自然之友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城市文化、环境保护等。
课程简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义在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生自治”。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大学的管理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树立大学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自治”;“以教师为本”,要坚守大学的“学术本位”,要建立有利于“学术本位”的决策机制和利益机制。
目前中国高校在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行“大部制”和学院实体化的改革;二、实行学部制改革;三、教授委员会制度;四、建立以为教师发展和服务为导向的大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等。
在报告中,
12、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讲人:冯秋婷
主讲人简介:
冯秋婷,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央党校党建部任教近20年,担任党建部党的领导与领导学教研室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香港、法国进修和培训。长期从事党的建设理论和领导理论教学和研究,曾被中央党校校委授予中央党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研究方向为执政党领导、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外领导理论。
课程简介: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途径,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理论支持是当务之急。
1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高高校领导执行力
主讲人:高文兵
主讲人简介:
高文兵,现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原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
课程简介:
本讲座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高文兵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3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所作的专题报告,报告的题名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高校领导执行力》。报告的要点有:一、对执行力的理解;二、提高高校领导执行力的必要性;三、提升高校领导执行力的综合构成;四、提高高校领导执行力的途径;五、结束语。
1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讲人:阮 青
主讲人简介:
阮青,中央党校马列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教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课程简介:
本讲座是由中央党校哲学部
15、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史 朝
主讲人简介:
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主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管理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课程简介: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先后实施“211 工程”和“985 工程”来重点建设部分高校。2001年和2005年教育部先后就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若干指导意见,继而又在2007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创建一流大学,落实教育部文件,重点大学纷纷采取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通识教育、弹性灵活的教育和注重创新的教育。1998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发布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也称《博耶报告》)归纳出本科教学工作改革的10条途径,每条途径都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
在总结我国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开展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本课程还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加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上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